网商之窗
 

华夏制茶史
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单价: 电询
起订:
供货总量:
发货期限: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所在地: 北京
最后更新: 2015-06-30 16:41
浏览次数: 22
公司基本资料信息
 
 
产品详细说明
魏晋采茶作饼大概在三国时代,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,晒干或烘干,饮用时,碾末冲泡,三国时期魏·张揖《广雅》中记载:“荆巴间采茶作饼,成以米膏出之。”这是有关加工茶叶最早的记载。
唐代蒸青茶饼中国唐代的茶叶制作以蒸青团茶为主。前期,饮茶如同喝菜汤,制法粗糙。中唐以后,饮者讲究,制茶方法求精。
唐代陆羽《茶经•三之造》:“晴采之、蒸之、捣之、拍之、焙之、穿之、封之、茶之干矣。”
就是在晴天采摘茶的鲜叶,然后放在甑(zeng4)釜中蒸,再用杵臼捣碎,尔后拍制成团饼,最后将团饼茶穿起来焙干封存
其中拍制有一定规承:规为铁制,或方或圆;承又称台或砧,常以石为之,及为制团茶或饼茶之法。
经过这一加工工序,茶去掉了青草味(早期茶由于没有经过处理,制成的茶饼有很浓的青草味),变得更加鲜美甘醇。
唐代以团茶为主,少数地方,也有蒸而不捣或捣而不拍的散茶和末茶。个别地方还有炒青茶
宋代龙凤团茶宋代茶类及制茶方法与唐代基本相同,但制法有所改进(团饼茶的精细制作和大发展是在宋代,不少史籍中有“茶兴于唐,盛于宋”的说法),贡茶和斗茶制度逐渐形成,并造出各种大小不同的龙团和凤饼茶。
当时茶品分为四个等级,在制法工艺上十分讲究:采——拣——蒸——榨——研——造——过黄,每个工序都有相应的工具和技术。
元代蒸青散叶茶元代基本沿袭宋代后期生产格局,以制造散茶和末茶为主。宋代散茶、末茶,尚未形成单独完整的工艺,实为团茶制作工艺的变相发展。
元代,出现了类似近代蒸青的生产工艺。元代王祯《王祯农书》:“采讫,以甑微蒸,生熟得所。蒸已,用筐箔薄摊,乘湿略揉之,入焙匀布火,烘令干,勿使焦,编竹为焙,裹身覆之,以收火气。”就是将采下的鲜叶,先在釜中稍蒸,再放到筐箔上摊凉,尔后趁湿用手揉捻,最后入焙烘干。我国蒸青绿茶的制造工艺在元代已基本定型
由于团饼茶在制作过程中,在蒸青后要用冷水冲洗冷却,以保持绿色不变,但这样就需要两次压榨水分,必然导致榨去水分,夺去茶的真味,降低茶的质量。而散茶的制作省去此步,弥补了团饼茶的这一弱点。
明代炒青散叶茶明代制茶技术有较大发展。以散茶、末茶为主,惟贡茶沿袭宋制,饮茶保持烹煮习惯,团饼茶仍占相当比例。明洪武初,诏罢贡茶,团饼茶除易边马外,不再生产。时散茶独盛,制茶时杀青由蒸改为炒,由此唐宋时期“蒸青”制茶法被明代“炒青”制茶法所取代。
制茶法的变革与废除贡茶有直接关系,由于朝廷的诏令,散茶空前盛行,炒青工艺不断改进,各地出现不少各具特色的炒青绿茶。
散叶茶和绿茶的制茶史,反映了制茶从简单到复杂(生煮羹饮到团饼茶),再从复杂到简单(散叶茶和绿茶的出现)的过程,绿茶的产生,是茶类发展史上返璞归真的结果。
蒸青团茶->蒸青散茶(保持茶叶原有香味)->炒青散茶(用锅炒发挥茶叶的馥郁美味),经历了宋、元、明大概三、四百年的漫长历程
清代制茶工艺发展迅速,茶叶品类已从单一的炒青绿散茶发展到品质特征各异的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白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花茶等多茶类,制茶工艺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,此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具有精湛制茶工艺和丰富茶类的国家。
宏方食品-中粮专卖
北京宏方誉达商贸有限公司——中粮多个品牌一级经销商
产品类别涵盖茶叶、葡萄酒、米面粮油、橄榄油、休闲食品、干货山货、蜂蜜饮料等多种类产品。品牌包括中茶、悠采、山萃、屯河、美滋滋、福临门、金帝、悦活、长城葡萄酒等。我公司专注于中粮品牌产品,秉承质优价廉原则,为用户提供营养、健康、安全、美味的产品。
网址:www.hecs.com.cn
经销/批发/团购电话:010-83734460;400-616-0139转3
微信号:HongFangTea
联系人:销售部
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 
更多»本企业其它产品

[ 供应网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